奶企遭反垄断调查究竟谁是罪魁祸首
核心提示:法务之家小编获悉,近日奶企烦恼多,发改委掀起的奶企反垄断调查使得收到风声的多家奶企第一时间下调奶粉价格。数十家奶企将面临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相继而来的反垄断调查大势即将蔓延其他行业。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奶企遭反垄断调查的原因。
披露被查奶企操纵、抬高奶粉价格,称已掌握部分企业违法证据;知情者称数十企业遭查。
继年初对茅台、五粮液发起反垄断调查后,发改委又掀奶企反垄断调查风暴。据知情人士透露,调查源于洋奶粉价格居高不下,而卷入调查的企业有数十家。发改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有关人士证实,已掌握部分企业违法证据。
记者昨日从发改委反垄断局证实,目前该局正在对合生元、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富仕兰(美素佳儿)等奶粉企业进行价格反垄断调查。而据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发改委查处的奶粉企业远不止上述6家,而是对整个奶粉行业价格垄断行为的一次规范,被调查的企业有数十家,包括国内不少大品牌企业。发改委相关人士称,已掌握部分企业违法证据。
知情者称调查源于洋奶粉价格高
昨日,发改委反垄断局对记者证实,合生元、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富仕兰(美素佳儿)等奶粉企业遭反垄断调查。
据报道,发改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有关人士证实,已掌握部分企业违法证据。发改委价格监督和反垄断局介绍,为维持市场高价,有的涉案奶粉企业对不遵守其规定价格销售奶粉的经销商,直接进行罚款;有的公司对不遵守其规定价格销售的经销商和零售商给予扣除返利、停止供货等处罚;有的涉案公司告知员工他们的价格控制行为违反《反垄断法》,要谨慎操作,不要书面沟通,避免留下文字证据。但在经营活动中,仍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口头等方式实施价格控制。
记者了解到,此次调查因为这些奶粉企业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14条。该条法律规定: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这种垄断的直接后果就是洋奶粉价格普遍偏高,而这也是调查的缘由。查处的目的之一是要把价格降下来。”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次调查与此前茅台酒、五粮液的问题性质基本相同。
今年3月,茅台酒、五粮液公司因实施纵向价格垄断被发改委反垄断部门查处,并被罚4.49亿元,创我国反垄断史上最大罚单。
并非针对洋奶粉
据目前披露的信息,被调查的6家企业中有5家是洋奶粉企业,只有合生元一家国内企业。就此,有评论联想到此前工信部对国内奶粉企业的整治和规范,猜测这是否又是一起政府为国内奶粉企业托市的举措。
对此,有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绝对不是选择性的执法,”此次针对奶粉企业的价格反垄断调查是对整个奶粉行业的规范,涉及国内不少大品牌,目前已经被调查的企业有数十家。据悉,执法机关已经对这些企业的涉嫌违法行为完成了调查取证工作,一些企业也提交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据了解,发改委此次调查自5月份就已开始,算是主动出击,因为奶粉是民生十分关注的产品,尤其是价格高昂的洋奶粉备受公众关注。只是这次调查将矛头从茅台、五粮液这些大国企转到了普通消费品企业和外企身上。
反垄断执法或蔓延至其他行业
有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从这几次调查来看,执法对象从国有大企业蔓延到普通消费品行业和外企,对外透露出一种信号,执法机关已经开始逐步规范市场行为,中国的反垄断执法也会将陆续在与消费者密切关联的各个行业展开。
该人士称:“今天可能是酒和奶粉,今后可能是别的与老百姓密切关联的行业。目的是要给整个市场划出一道红线来。这也体现出执法机关的决心。”
“目前很多企业对于《反垄断法》认识并不清楚,甚至认为这是行业惯例。执法机关的执法就是普法。”上述人士表示,通过这几次查处可能带动一场经销商革命,改变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如果企业想要对价格保持控制力,可以自己做直营店。企业要关注的是产品和品牌,而不是违法去限制经销商价格。
多部门频出手“保卫”国产乳业
近年来,我国乳业质量问题频出,严重打击了消费者信心。国内妈妈们高价去买洋品牌奶粉,以致我国香港及新西兰等国出限购令。
今年起,多部门频出“保卫”乳业措施。5月3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此后,工信部再出重拳。6月4日,工信部提出对婴幼儿配方乳企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检查,并将通过强化行业准入管理来淘汰质量安全不达标企业,提振消费者信心。
国内奶粉企业的兼并重组大幕随即拉开。6月18日,工信部宣布,蒙牛斥资约98亿元收购雅士利。工信部消费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也表示,工信部将大力推动实施婴幼儿乳企的兼并重组工作,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
什么是纵向垄断?
根据我国的《反垄断法》,查处的反垄断行为主要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横向垄断指多家企业横向联盟操纵价格,纵向垄断是指企业对经销商和零售商实施价格转售限制,限制了经销商自主定价权,损害了企业间和企业内部的竞争,人为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
-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