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
北京 北京  | 
天津 天津  | 
河北 石家庄  |  唐山  |  秦皇岛  |  邯郸  |  邢台  |  保定  |  张家口  |  承德  |  沧州  |  廊坊  |  衡水  | 
山西 太原  |  大同  |  阳泉  |  长治  |  晋城  |  朔州  |  忻州  |  吕梁  |  晋中  |  临汾  |  运城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  包头  |  乌海  |  赤峰  |  呼伦贝尔盟  |  兴安盟  |  哲里木盟  |  锡林郭勒盟  |  乌兰察布盟  |  伊克昭盟  |  巴彦淖尔盟  |  阿拉善盟  | 
辽宁 沈阳  |  大连  |  鞍山  |  抚顺  |  本溪  |  丹东  |  锦州  |  营口  |  阜新  |  辽阳  |  盘锦  |  铁岭  |  朝阳  |  葫芦岛  | 
吉林 长春  |  吉林  |  四平  |  辽源  |  通化  |  白山  |  松原  |  白城  |  延边朝  | 
黑龙江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鸡西  |  鹤岗  |  双鸭山  |  大庆  |  伊春  |  佳木斯  |  七台河  |  牡丹江  |  黑河  |  绥化  |  大兴安岭  | 
上海 上海  | 
江苏 南京  |  无锡  |  徐州  |  常州  |  苏州  |  南通  |  连云港  |  淮阴  |  盐城  |  扬州  |  镇江  |  泰州  |  宿迁  | 
浙江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嘉兴  |  湖州  |  绍兴  |  金华  |  衢州  |  舟山  |  台州  |  丽水  | 
安徽 合肥  |  芜湖  |  蚌埠  |  淮南  |  马鞍山  |  淮北  |  铜陵  |  安庆  |  黄山  |  滁州  |  阜阳  |  宿州  |  六安  |  宣城  |  巢湖  |  池州  | 
福建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三明  |  泉州  |  漳州  |  南平  |  龙岩  |  宁德  | 
江西 南昌  |  景德镇  |  萍乡  |  九江  |  新余  |  赣州  |  宜春  |  上饶  |  吉安  |  抚州  | 
山东 济南  |  青岛  |  淄博  |  枣庄  |  东营  |  烟台  |  潍坊  |  济宁  |  泰安  |  威海  |  日照  |  莱芜  |  临沂  |  德州  |  聊城  |  滨州  |  荷泽  | 
河南 郑州  |  开封  |  洛阳  |  平顶山  |  安阳  |  鹤壁  |  新乡  |  焦作  |  濮阳  |  许昌  |  漯河  |  三门峡  |  南阳  |  商丘  |  信阳  |  周口  |  驻马店  | 
湖北 武汉  |  黄石  |  十堰  |  宜昌  |  襄樊  |  鄂州  |  荆门  |  孝感  |  荆州  |  黄冈  |  咸宁  |  恩施  |  直辖县  | 
湖南 长沙  |  株洲  |  湘潭  |  衡阳  |  邵阳  |  岳阳  |  常德  |  张家界  |  益阳  |  郴州  |  永州  |  怀化  |  娄底  |  湘西  | 
广东 广州  |  韶关  |  深圳  |  珠海  |  汕头  |  佛山  |  江门  |  湛江  |  茂名  |  肇庆  |  惠州  |  梅州  |  汕尾  |  河源  |  阳江  |  清远  |  东莞  |  中山  |  潮州  |  揭阳  |  云浮  | 
广西 南宁  |  柳州  |  桂林  |  梧州  |  北海  |  防城港  |  钦州  |  贵港  |  玉林  |  南宁  |  柳州  |  贺州  |  百色  |  河池  | 
海南 海口  |  三亚  | 
重庆 重庆  | 
四川 成都  |  自贡  |  攀枝花  |  泸州  |  德阳  |  绵阳  |  广元  |  遂宁  |  内江  |  乐山  |  南充  |  宜宾  |  广安  |  达川  |  雅安  |  阿坝  |  甘孜  |  凉山  |  巴中  |  眉山  |  资阳  | 
贵州 贵阳  |  六盘水  |  遵义  |  铜仁  |  黔西南  |  毕节  |  安顺  |  黔东南  |  黔南  | 
云南 昆明  |  曲靖  |  玉溪  |  昭通  |  楚雄  |  红河  |  文山  |  思茅  |  西双版纳  |  大理  |  保山  |  德宏  |  丽江  |  怒江  |  迪庆  |  临沧  | 
西藏 拉萨  |  昌都  |  山南  |  日喀则  |  那曲  |  阿里  |  林芝  | 
陕西 西安  |  铜川  |  宝鸡  |  咸阳  |  渭南  |  延安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榆林  | 
甘肃 兰州  |  嘉峪关  |  金昌  |  白银  |  天水  |  酒泉  |  张掖  |  武威  |  定西  |  陇南  |  平凉  |  庆阳  |  临夏  |  甘南  | 
青海 西宁  |  海东  |  海北  |  黄南  |  海南  |  果洛  |  玉树  |  海西  | 
宁夏 银川  |  石嘴山  |  吴忠  |  固原  | 
新疆 乌鲁木齐  |  克拉玛依  |  吐鲁番  |  哈密  |  昌吉  |  博尔塔拉  |  巴音郭楞  |  阿克苏  |  克孜勒苏  |  喀什  |  和田  |  伊犁  |  伊犁  |  塔城  |  阿勒泰  |  直辖市  | 
台湾 台湾  | 
香港 香港  | 
进入 >> 查看300个城市
您的的位置:首页 > 历史教育 > 古代法律 > 古代水官治水要满足那些条件? > 正文

古代水官治水要满足那些条件?

2015-08-11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李树政   参与人数:254人   评论:
        


  大禹治水的传说,算是最早见诸册籍的成功典范。为了治水除患,我国历代相继设置水官。

  《国语·鲁语》载,冥某为夏朝水官,为防汛治水而殉职。从秦汉时期开始,先后设置都水使者、河堤谒者、大舟卿、都水台、都水监、都水司等官属。明代设总河都御史,清代设河道总管,专司水政。

  《管子·度地篇》:“除五害之说,以水为始……令习水者为吏。”提出水官必须通晓水性。

  据《后汉书》载,东汉时有两位精通业务的水官:王景、王吴。东汉明帝时,经引荐,王景得到明帝刘庄的信任。奉命与王吴共修浚仪渠。他们采用墕流法,治理渠道,使黄河水不再为害。

  西汉平帝以来,积五十余年,黄河、汴河的水利年久失修,水患肆虐,百姓怨声载道。永平十二年(69年)四月,明帝遣王景、王吴治理汴渠,动用几十万士卒,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至千乘(今山东利津)海口,长达一千多里,修渠筑堤。

  次年夏天,治水工程完成。自此,黄河、汴河分流,河不侵汴,便利漕运。王景由是知名,以功三迁为侍御史。永平十五年(72年)封河堤谒者,主管河堤之事。

  治水的成败,固然与水官通晓水性,熟悉业务有关,有时却与其他原因分不开。

  北宋哲宗赵煦时,水治分两派:左相吕大防、殿中侍御史郭知章等人,力主引黄河水东流;右相范纯仁、尚书右丞苏辙等人,力主引黄河水北流。元祐元年(1086年),都水使者吴安持奉命引水东流。吴安持为英宗朝枢密使吴充之子、王安石之女婿。

  引水东流工程浩大,偏又遇上水患凶险。元祐八年(1093年)五月,黄河水涨,堤防溃决,洪水泛滥。绍圣元年(1094年)七月,由于东流堤防未及修缮加固,水患频仍,流民拥入京师。

  朝廷谏官参劾吴安持,前后八年治水无尺寸之效。当时,也有人说了公道话:“大河自元丰(宋神宗年号)溃以来,东北两流利害极大,频年纷争,国论不决,水官无所适从。”

  元符二年(1099年)六月末,黄河泛滥,引水东流的治理宣告失败。于是,朝廷追究罪责,“以明先帝引水北流之志”。最后,吴安持等人被贬黜边远之地,成为水治两派纷争的牺牲品。

  明代著名的治水专家潘季驯,一生曾四次奉命总督治河,历二十七年,治水功绩显著,仕途却颇多周折。

  第一次,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秋,黄河决口,东注昭阳湖,运道淤塞百余里。右佥都御史潘季驯奉命总督河道,开挖新河。潘季驯后晋封为右副都御史,不久,因丁忧去职。

  第二次,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黄河睢宁(今江苏睢宁县)决口。朝廷起用潘季驯,以原官职总督河道。次年,堵塞决口,治水工程竣工。潘季驯沿新开河渠,坐船勘查河道,被参劾罢官。

  第三次,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年)冬,黄河崔镇(今江苏泗阳县西北)决口,漕运破坏,大片农田被淹没。次年夏,潘季驯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奉命总督河漕。至万历八年(1580年),终于堵塞决口,畅通漕运,被淹的土地又变成良田。

  万历十二年(1584年),潘季驯官至刑部尚书。因为代前首辅张居正的家属求情,触犯圣怒,被革职为民。

   第四次,万历十六年(1588年),起用潘季驯为右都御史,总督河道兼理军务。次年,黄河水暴涨,冲入夏镇(今山东微山县),毁坏田地房屋,不少居民溺 亡。潘季驯总结经验,提倡“河道紧缩法”,主张“建堤束水,以水攻沙”。他独创了“柳棍”法,用泥土、树木、绳索捆成大圆柱体,用于河堤合拢和河水改道工 程,成效显著。

  清代的水官中,还有一对“父子兵”。

  嵇曾筠,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在其兵部侍郎、吏部尚书等任上,先后主持过一系列治水工程。史称,嵇曾筠在官期间,视国事如家事,知人善任,恭慎廉明,治河尤著绩。

  其第三子嵇璜,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入仕后,侍随其父巡行黄河,后主持多项治理黄淮的工程。史载,嵇璜每次巡河,不避艰险,身先属吏。一次,他夜里听说虞城(今河南虞城北)出现险情,立即连夜赶去。

  天刚亮,雨雹交加,水情凶险,下埽岌岌欲崩,随从人员惊慌失色,劝嵇璜暂退。他站立坝上,大声叱道:“埽去我与俱去!”雨雹停罢,河堤终于无恙。

  看来,一位优秀的水官,不仅通晓水性,精于业务,还要具有任劳任怨,忠于职守的本色。古往今来,无一例外。

[责任编辑:华阳]
发表我的评论
0/5000字
网友评论
暂无留言